2008年4月16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心香瓣瓣:“老娘舅”动情说故事
本报记者 陈卓

  德清县新安镇新桥村的治保调解主任张水华,有一个引以为傲的荣誉——他凭借《将心比心》这篇文章,获得了新安镇举办的“十佳调解小故事”征文评选一等奖。收好荣誉证书,带着这辈子第一个“第一名”,张水华继续奔波在农村调解的第一线。
  这个特殊的征文评选,选的是调解员真诚、辛劳的点滴,传播的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真理。
  如今,每月一期的《和谐新安》通报中专门开辟了“调解故事”这个栏目,每期刊载“十佳”中的一篇,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故事,知道成就了这些故事的人。最近,新安镇还打算从这些“十佳调解小故事”的获奖作品中精选一部分,经过编辑,将来编入宣传普法的材料。

  从“动嘴”到“动笔”的难处
  “没想到,也有点没想通。”张水华至今清晰地记得去年接到“写故事”这个任务时的想法。
  张水华从1985年开始就和调解工作打起了交道,每年都有数起纠纷在他手上成功化解。不少事情解决起来颇费周折,不过一旦调解成功,他就会打心眼里高兴舒坦。村干部对他的评价挺高,觉得事情交到他手里很放心;村民也对张水华很信任,遇到麻烦事了,都愿意请他出面。
  这些年来,张水华“存档”的调解协议书有不少,可要把调解写成故事,却是他从来没有做过甚至没有想过的事情。
  “写了两个晚上,头都痛了,好像从来就没写过那么多的字。”张水华现在回忆起来,还带着苦笑。他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初中水平,写故事的确是给他出了一个大难题。
  更关键的是,他没想通——只要把矛盾调解好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成故事呢?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不止张水华一个人。不少调解员调解水平很高,经验很丰富,但从“动嘴皮子”到“动笔”的转变,让不少文化水平不高的调解员很为难。
  不过,这毕竟是任务,张水华一如既往非常认真地对待。他打了草稿,修改了好几遍,还请当老师的妻子把关润色,最终写成了《将心比心》。
  文章讲的是两辆摩托车相撞发生了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认定双方各负一半责任。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沈某伤势较重,无法上班;倪某觉得自己也受伤了,只愿意负担40%的医药费,其余该由沈某自己承担。结果矛盾激化了,沈某把倪某告上了法庭。倪某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来找村治保调解员求助。
  “村调解员在两名当事人之间反复做工作,为他们陈述利害,权衡利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双方将心比心;同时对倪某说,如果经济上有难题,可以帮她想想办法。经过多次的调解工作,最后倪某被感动了,终于作出了较大的让步,拖了半年多的相撞事故也得到了圆满解决。”这是《将心比心》的结尾。
  虽然写的时候非常“痛苦”,但等写好了看看,张水华觉得还真是一次不错的总结,自己看着也高兴。
  张水华说,之所以在这么多调解案件中选了这个来写,一是因为他去了事故现场印象深刻;二是这个案子离任务布置的时间最近;还有就是,在村里的调解中这算是个“大案子”,有5000元的赔偿。
  不过,到底是做得多宣传得少——也许也是因为他谦虚没觉得这值得一提,张水华的文章里其实还漏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之所以能顺利地调解成功,还因为张水华发现倪某当时只拿得出3000元,另2000元要等到把猪卖掉才能补上,为了给沈某吃一颗“定心丸”,张水华主动垫上了这2000元。沈某撤诉了。两个月后,倪某如约还给了张水华2000元。

  这不是普通的作文比赛
  新安镇委副书记朱海平说,评选“十佳调解小故事”,还是从《浙江法制报》的专栏中得到了启示。他觉得,让这些辛勤工作在第一线、与村民联系最紧密的人来讲讲自己的调解故事,不仅能让调解员对自身工作进行整理总结,也能让个案的成功成为大家的经验,而且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
  评选中,作者姓名都被隐去,以保证评选的公正性。评委除了镇里综治工作方面的管理人员外,还有当地一位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各人分别打分,最后汇总,谁的分数高谁就得奖。
  每位评委都会拿到一份“新安镇调解主任经验交流稿(小故事)评选”的表格。有的评委还给参选小故事加注了评语。比如,给《当硫酸泼向老总前》的评语是:调解主任注重调解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敢于承担责任;给《耐心化解邻居纠纷》的评语是:调解工作要善于把握双方当事人的心态;对《伤害赔偿纠纷》的评语则是:调解过程中需注重法律法规的宣传。
  新安综治办副主任沈文昌介绍说,这次评选以故事内容也就是调解本身的情况为第一标准,文字水平几乎忽略不计,很多文章里有错别字,但并不扣分。因为这不是普通的作文比赛,得考虑治保调解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文化水平不高、写得不够流畅的,未必是调解工作不好、故事内容不精彩的。

  小故事为的是促进大和谐
  这次评选共征集到了20多篇故事,“入围”的有15篇,最终评出了1篇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
  《将心比心》能得到最高分,评委们认为,一是题目取得很有人情味,二是内容很好。因为交通事故一般都由交警部门处理,作为村里的调解员,完全可以借故推脱不参与调解,但张水华积极主动地进行调解,而且遇到特殊问题用特殊方法解决,最终圆满地解决了问题。这种精神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也值得其他调解员学习和借鉴。后来,这篇文章登在了第十期的《和谐新安》上,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个故事。
  事实上,那些多年活跃在调解一线、勤恳耕耘却文化程度不高的调解员中有不少都获了奖,这也打消了他们之前的顾虑,越来越觉得这是件有意义的事。通过写故事、评奖、沟通交流,调解员的积极性被更大程度地调动了起来。
  同时,将“十佳调解小故事”融入《和谐新安》,还可以扩大个案的教育面,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和睦相处、遵纪守法,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细致周到的工作,还令新安镇在综治工作方面“大丰收”:获得了德清县2007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信访工作表彰单位、公共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一等奖等荣誉,得到了各方肯定。